祁亚平

浏览:

研究方向:英美文学、爱尔兰戏剧

联系方式:535681620@qq.com

办公电话:0555-2315494

专业技术职务:副教授

学位:博士

 

教学工作:

《英美文学》《英语文学导论》《英语阅读与写作》《英美诗歌欣赏》《研究生英语读写》

 

科研项目:

[1]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20世纪爱尔兰经典剧目改编与国家认同研究”(21BWW060),主持,在研。

[2]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“黄梅戏演绎西方经典剧目研究” (SK2017ZD06),主持,已结题。

[3]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“当代爱尔兰戏剧的文化政治阐释(1964-2010)”(2013SQRW023ZD),主持,已结题。

[4]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“布赖恩·弗里埃尔戏剧中的文化身份研究”(2012SQRW029ZD),主持,已结题。

 

发表论文:

[1] 论当代爱尔兰戏剧家弗里尔《建构历史》中的新历史主义史学观,载《外国文学》2019 年第4期。

[2] 杂糅舞台空间中的种族操演性——论黄哲伦《黄面孔》的后现代戏剧策略,载《外国文学动态研究》2019年第2期。

[3] 布赖恩·弗里尔与契诃夫的“对话”——契氏经典剧目在当代爱尔兰舞台上的改编,载 《戏剧》2017年第6期。

[4] 阿索尔·富加德的后殖民戏剧策略——以《“哈罗德少爷”与男仆》为例,载《戏剧》2017年第1期。

[5] 从《猫原边……》看爱尔兰流浪族群的文化身份危机与重构,载《戏剧艺术》2016年第5期。

[6]“户外日戏剧社”与爱尔兰文化身份的建构(1980-1994),载《戏剧》2015年第6期。

[7] 从《舞动卢娜萨节》看布赖恩·弗里尔的后殖民戏剧策略,载《戏剧》2013年第2期。

[8] 双重“他者”的压迫与颠覆——《舞动卢纳萨节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,载《当代外国文学》2012年第3期。

[9] 爱尔兰的语言文化危机与身份重构——剧本《翻译》的后殖民解读,载《当代外国文学》 2010年第4期。

 

获奖情况: 

[1]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

[2] 2018年复旦大学第13届博士生论坛(外文篇)二等奖

[3] 2018年安徽省“三项课题”成果三等奖

[4]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学术论文比赛一等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