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想和信仰——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党员聆听在校的最后一次党课

发布时间:2019-06-13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浏览:

“党课与你们平时上的数学、英语课有什么不一样?”“1+1=2与人为什么活着,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?”

2019年6月10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党员在校的最后一次党课一开始,学院党委书记胡卫东就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发问。

胡卫东从大学生学习知识与价值追问切入,提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,要追问知识背后的思想,要具有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品质,培养自主学习能力、价值判断能力。

“党课也是课,不要把我们和辅导员不当老师。我们是大家的人生导师!”诙谐的话语,让同学们与党课更加“亲近”了。

在党课中,胡卫东结合“五四运动”、中国近现代史、中国共产党发展史,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,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“中国梦”的指导意义,阐述了“思想”来源于实践,又指导着实践。他要求同学们特别是党员同学,要在学知识的过程中,善于对自然、社会和人文领域的问题进行价值追问,要深入学理论,而且要把理论联系实际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运用到实践中,努力做到真学、真懂、真信、真用。

“大家刚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: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胡卫东说,作为一名党员或者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,当我们对“人为什么活着”等核心价值问题进行追问,你内心的答案是超越生命价值的时候,就是你的“信仰”。革命年代有杨靖宇、赵一曼、刘胡兰、狼牙山五壮士等等先烈,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生命,和平年代仍然需要有这种信仰,来实现“中国梦”。

接着,胡卫东与大家分享了马克思17岁时所写的《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一文,又分享了《一千零一夜》中的寓言“渔夫的故事”,他从正反两个方面,引导大家思考:如何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!

最后,胡卫东借用哲学狂人海德格尔的“向死而生”,总结说:生是存在,死是虚无,生是有限,死是无限。我们要面对虚无去思考今天该怎么存在,面对死亡去思考今天该不该这么活,面对无限去思考今天怎么安排和安放你的有限。在校期间,很多同学在学业优秀的基础上,参与活动组织,开展志愿服务,走上社会后继续要职业生涯的奋斗,因为我们的付出有价值,因为我们的工作受到所服务对象的尊敬,因为我们感受到享受到被人认可的尊严,我们活着才更有价值!

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,在毕业生党员即将离开母校之际,大家既面临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,也面临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时代使命。通过本次党课,毕业生党员对思想和信仰加深了理解,也提出了要求。毕业生党员只有树立远大理想,把自身小我融入祖国大我,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。(撰稿:朱龙凯 张美玲 审核:黄宇弦